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楢山節考 觀後感
(敬天愛人:感性中有理性;個人中有社會)

前言:
這一部片子,總是讓我想起老子道德經中的一段話: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老子(道德經)

上面這一段話的意思是:
天地沒有任何偏愛,把萬物當成芻狗,讓它們自行榮枯。
聖人沒有任何偏愛,把百姓當成芻狗,讓他們自行興衰。
天地之間,正像一個風箱!雖空虛卻不致匱乏,一鼓動就源源不絕。
議論太多,很快就會走投無路,不如守中。

天地之間,人與各種生命生生不息。在眾生平等之中,人卻有著自己創造出來,延續自己生命的規則與儀式。讓人類的生命、生活、關係與行為,比起動物更加複雜而豐富。

於是我也體會「同理」的深度與廣度。回到自己的文化、歷史;也進入他人的文化與歷史脈絡中,而能彼此感通。在「忠」與「怒」中的「心」,原來是有「個人」,也有「社會」;並且在「個人」與「社會」互動中,得去建構出一個人我與共的規則(道/理)出來。
因此,同理從不是批判、審視;同理也不只知道、瞭解。同理是一種人我感通(情與理)中,在彼此辨認中前進(行動與實踐)。

角色:
利平(奶奶的先生)。
奶奶說:當年辰平15歲,利助5歲時。利平的媽媽正好69歲。當年旱災,生的女孩都賣出去,利平大概身體不好,無法背自己的母親上山。
然而實際上是辰平跟爸爸出去打獵,辰平勸爸爸背奶奶(利平的媽媽)上山,利平斥責辰平懂什麼?因此與辰平打了起來,被辰平殺了埋掉。
打獵突然消失(30年前)只留下一把槍。讓奶奶(阿珍)在村人中蒙受污名。

奶奶(阿珍)(巫:順天應人的巫)
在貧苦的年代,具有生產力的人,才有活下去的意義與價值。奶奶是一個健康、有生產力的老人。代理著村人(這一群人)的意識型態。努力生活、維持人倫、相信傳說。
辛苦一輩子,操持家務;在找到合適的傳人(阿玉)之後(最後連抓魚密技都交給阿玉後),更加堅定上山的決心(奶奶不惜撞斷門牙,讓自己的功能更少、更老(鬼婆婆),更像要上山的要樣子)。雖然處處表面上順著辰平,但是卻很堅持規矩。

辰平(長子,殺了自己的父親)
與母親的感情最好,是香火的繼承人。奶奶盛食物時,給最多東西的人。
奶奶苦心積慮地想幫辰平找續弦,好有人協助辰平持家,讓自己放下重擔。而辰平面對奶奶要上山的事實,則是很不願意面對。但是因為父親的緣故(利平不願意送自己的母親上山,而辰平與之爭吵,結果讓辰平殺了。因此沒有辦法送自己的媽媽上山,這一件事情讓阿珍(家)在村中蒙羞。),讓他面對與願意把媽媽送上山。

利助(次子,慾求不滿、體臭的次子;被介左及稱為「奧人」)
去找小白洩慾,意外聽到阿枝與阿枝先生的對話。阿枝的先生因為以為自己生病是因為先人打死搞大女孩肚子的男生,而男生有怨氣所致;因而請阿枝與村中的男人過夜贖罪。利助聽到,一方面跟大家說;另一方面期待不已。但是卻被阿枝跳過,而難過不已,到處搞破壞。身為哥哥的辰平請阿玉協助,但是阿玉不肯,最後是阿金婆答應奶奶,協助利助當一晚的男人。

伊竹(辰平的太太)生完孩子後去換果子,卻不幸意外死亡。
阿玉(辰平的續弦)
因為粗壯(粗壯的小腿;一手抱小孩、一手提起柴木),十分具有生產力的樣子。受到奶奶喜歡,甚至對阿玉示好,讓阿玉吃很多飯、吃魚。阿玉也努力操持家務,證明的能力(搶奶奶的工作,生火、磨米)。嘴裡對奶奶上山的事情說慢點,但是實際上高興接受努力準備。

介左及(長孫)
急著成家,先與阿松有孩子,但是因為阿松被埋,難過一下子。但是仗著長孫,很快就有新歡。
然而,要多一個人,便要少一個人(奶奶);介左及的歌唱,總是彷彿催促著奶奶快點上山。

阿留(二孫)

阿松(因為人口眾多,因此偷東西;結果全家被圍剿;之後被活埋)
阿松與介左及有了孩子,到介左及家吃飯(順便偷東西回家),但是因為食量很大,被阿玉說以後每人一份;偷東西則是被辰平發現,警告阿松未來不能再偷(蛇從屋子爬出,暗喻阿松不受主人歡迎)。之後阿松家事跡敗露奶奶藉由讓阿松送東西回家過夜,讓阿松跟家人一起被活埋。

阿金婆
生病時奶奶去探望,不希望自己病死,希望自己上山;結果病情痊癒,
幫助利助發洩慾望。

人口販子(賣媳婦給辰平,也帶走一個小孩)

觀後感:
一個俯瞰的蒼茫冬季;一個超然遠觀的起點。由遠景、中景到近景。

每一個片段中動物們(蛇、老鼠與貓頭鷹)的開場與隱喻的表現。蛇是家的主人,冬眠時(或許是餓死)被老鼠(大自然、慾望)吃掉;春天時蛇則是吃掉老鼠。當阿松的家被圍勦時,貓頭鷹(社會的規律,即便到了晚上,仍是炯炯有神。)則是補食老鼠。

大自然的生死循環,在春夏秋冬之中。冬天萬物寂籟、老鼠吃蛇;春天新芽、萬物交配繁殖(生)、老鼠被蛇吃掉(死)。生生死死,隨著季節交替循環不已。「人」自然不例外。冬天時奶奶編織的自己要上山的草席,辰平則是編織著上山要用的草鞋。春天時利助發現被丟棄在田裡的男嬰,說著村子裡的男人都像這被遺棄的男嬰一樣,卑微而無足輕重。

於是如奶奶說的:慣例就是慣例,不能光有慈悲心就可以。

極為貧困的物質條件,讓只有「長子」能夠娶妻生子。

阿松偷東西回家,家人也偷別人東西。不幸被發現之後,全家被活埋[1]。介左及怪罪奶奶,奶奶說自己冬天要上山。奶奶說出生活困苦,讓阿松與老鼠的孩子死去,冬天才能熬得過去[2]

「老而不死,謂之賊。」,讓上山成為必然,不(沒法子)去是可恥而蒙羞,去了最好遇到下雪(死得比較快),是蒙山神的祝福。於是長子送母親上山等死的悲劇有了莊嚴的意義與祝福。
於是,上山有了許多規矩:
一、一旦上山時不准講話
二、離開家時絕對不能被看到
三、上山之路是繞過後山的山腰,穿過「木冬」木爬上第三座山,就有一個池塘。繞三次池塘爬上階梯。
四、穿過一座之後是山谷,繞山谷二里半,途中有七個彎道,那裡就叫七谷。
五、越過七谷就是馬背,從那裡就是到楢山的路。楢山有路似無路,只要一直往上爬,神就在那裡。
六、從山上回來時,絕對不可以回頭看。
原來這儀式是人面對天地、面對生死的道路與規則。讓上山的人有路(希望、期盼與依歸)(宗教),讓下山的人有祝福(最好是下雪)(山神的祝福)。

後記:
這部片子讓我深思:
什麼是宗教?
什麼是真理?
什麼是生命?
什麼是意義與價值?
什麼是理性?
什麼是合宜的行為與規範?

我也彷彿理解到:
生命是真理與是人用生命與大自然對話、是個人的慾望與人群社會對話,而尋求的道與理。這其中自然是:感性(自然、慾望與情慾)中有理性(倫常、規範與道):道由情生、個人中有社會。

於是讓觀眾(我)能在一個彷彿如全知而感通的位置,看、聽、體驗與感受,讓些天、地、人在季節交替中的生生不息與故事。宗教、真理、生命、意義與價值、理性與規範盡在其中。
[1] 在物質條件苛刻的地方,物質十分珍貴。因此,大家動了私刑,活埋了阿松一家人。
[2]辰平與阿玉都難過的哭了。

2009年3月29日 星期日





讓我不是很舒服的一部影片

不能很單純的只是欣賞

每一幕都是在衝擊








遺棄 ?

生存 ?

生命的完整 ?













老鼠的孩子任性的滿足自己

是勇敢的表達也是自私的

老奶奶為家庭犧牲的舉動

撞掉自己的牙齒證明不健壯老了

那是多痛 ?

要有多大的智慧才能累積成面對死亡的坦蕩








我很慶幸

我活在現在



食物充裕的現在

講求人權的現在





我可以當一切只是想像

想不透就算了

不用陷在那個時空背景下掙扎

強迫自己做選擇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第一項作業,就讓我冒了一頭的冷汗‧‧‧花了幾天來平復我認知失調的心情




  被拋棄的嬰兒、被活埋的一家人、被踢下山的爸爸‧‧‧很粗略的感想,我不懂感想是什麼?我只知道我看到了這些畫片,困擾著我,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我的感想?

  老師給我的答案,我微微的受到驚嚇,淚水想衝出眼框,是不是‧‧‧每次的心得感想,都必須這樣赤裸裸的面對自己?是不是,我還不敢面對自己,所以產生這樣的抗拒‧‧‧有待思考。

  文化的衝擊,讓我很痛苦,曾經想過,如果我是那個時代的人,我會不會、能不能送我的父母上山,我能不能、趕不敢獨自一人面對這樣孤單的結尾?
  生下來的孩子,我能不能狠下新的丟下他,還是像那戶人家一樣怎麼都不肯拋棄任何一個小孩,一家人同進退?




                        by 麥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今天

有一場演講!






慈雲廳--何宇欣老師的演講

好像是關於"面試"的

讀書會先暫停一次

上次討論時間太匆促,總覺得有人還處於認知失調的狀態

下禮拜二大家約約在看一次"楢山節考"

好好加油~~





失衡‧‧‧是成長的動力啊!






                     by 小菲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下意識自然的解離解離

沒有任何衝擊

任何想法感受



每個部族有各自遵循的習俗與傳統



固然有再多覺得不殘忍

但終究是不可不面對的事實

人其一生不就是追求〝生存〞



現實社會的殘酷
種種 種種 說不清的〝無奈〞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台灣社會在一連串情色風暴與彩券簽賭中,邁入二○○九年。有人大歎世風日下,指出這是社會的病態;卻也有人提出「通姦無罪」、「性變態無罪」、「賭博無罪」等主張。天真在流失,菁英在墮落,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基礎,逐漸瓦解,傳統價值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事實上,人性的全然墮落,應該溯及人類的始祖,自從亞當夏娃犯罪之後,背信、謊言、謀殺、淫亂、強暴、變態,就不曾止息。

  因為,罪惡的根源在人性的本質,並不在於社會或環境的缺陷。這正是一九八三年金棕櫚大獎得主,日本今村昌平導演,在他最負盛名的電影《猶山節考》,所要表達的主題。日本導演今村昌平談他所拍攝的《楢山節考》時曾說道:「棄老傳說看來似不人道,但現今社會面對環境污染,人口急增的問題同樣殘酷。」

  整部電影的主題嘗試把人類社會的缺陷,溯源到人性的缺陷。其寓意無非是說,社會的型態維繫於個人的道德性,而不是任何的政治制度,無論這個制度多麼合理或多麼受人尊崇。

  【楢山節考】原是日本文學家深澤七郎的小說作品,描寫著著日本信川山區裡某個貧窮村落中所發生的故事。而故事的性質不只有點像傳說物語,其實更像警世寓言,在某種程度上,讓我想起英國作家威廉‧高汀描述孩童們在孤島上展開生存鬥爭的【蒼蠅王】,同樣有些荒謬,有點超現實,但卻也同樣殘酷真實,就彷彿真實悲劇般令人心痛和發人省思。許多人認為《楢山節考》是部不折不扣的悲劇,特別是對老年長者來說,彷彿印證著著達爾文的「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理論;也有人曾提出,因為資源有限,任何族群都不能漫無限制地繁衍下去,所以必須讓年紀大的人自然死去。但,誰又有資格及權利來宣判決定誰該死?誰該活呢?

  事實上,《楢山節考》的影片從冬季開始,經過春天、夏天、秋天,再次回到冬季。結束時也首尾呼應,利用鳥瞰的大遠景俯視白雪山頭。加上片尾母親安祥地回歸山神,蛇交媾的象徵(新生),似乎都說明著生命的死與生,不只是生命的必經過程,也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一部份。(人真的是萬物之靈嗎?《楢山節考》並非單純的悲劇。)
  

  今村昌平導演的《楢山節考》有著宏觀的視野和胸襟。不妄下判斷,不給予觀眾絕對的價值定見,只是靜靜地講述故事,充分讓各個角色呈現著自己的貪念、慾望、苦衷、愛與犧牲。於是在權利和義務之間,在小愛與大愛之間,沒有絕對的優劣對錯,沒有絕對的是非善惡。這是對世間萬物難得的「尊重」(敬重)。德國心理分析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是這麼解釋「尊重」的,他說:「尊重並不是懼怕和畏懼,它指一種能力:他人是什麼樣子,我就照他的樣子來認識他,認知他獨特的個人性。尊重的意義是我關懷另一個人,讓他依照他自己的本然去生長,去發展。因此,尊重意涵著我對他人沒有侵占剝奪的欲望。」以人權的觀點來看,不也正是如此嗎!社會的進步取決於強勢者對待弱勢者的方式,取決於多數人看待少數人的態度。就像《楢山節考》裡長子和母親對彼此決定的尊重,就像整個村落對於生存條件(延續種族命脈)的尊重。縱然有爭議,有許多灰色的模糊地帶,但這些問題都將因立場的不同而無法擁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只能嘗試站在理解的前提下相互尊重。這正是我看完《楢山節考》後所引發的思考。




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楢山節考





這是第二次討論電影內容了

看到別人讀書會的網誌總是充滿喜樂的照片

而我們的讀書會...最大的特色應該是"充滿淚水"吧

在探討電影內容的同時,我總是會想到投射測驗的內容

大家關注的焦點,就是自己最在乎的事

在訓練同理心的過程當中,總是會有跌跌撞撞的癟腳帶入

我想,這樣的淚水....會粹煉出耀眼的鑽石吧

追尋自我的同時,認知失調必須透過大量的思考去咀嚼

除了自我內在對話協調,別忘了...你還有夥伴!

就算沒能力再你跌倒時扶你一把,至少可以陪你分享淚水的珍貴

加油!加油!加油!

成長的喜悅正等著我們去挖掘





                        by 小菲

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玄奘大學 「學生讀書會」研讀記錄

讀書會研讀記錄

讀書會名稱:ONE PIECE -追尋自我的蔚藍海洋

時間:2009/03/18 13:00-14:40

地點:元亨堂資源教室二

帶領人:許美琴
記錄人:楊正浩
出席人員:朱子敏、藍賢英、巫采緹、許美琴、楊正浩、張恩遴、邱筠茹、葉靖怡、黃凱鴻

研讀主題電影欣賞-楢山節考

進行方式
先行各自觀看,於聚會時間邊看提出疑問與想法,再經由老師講解。

◎讀書會研讀摘要與心得
(可分享研讀過程、進度、方式、感想、研讀發現、收穫…等)
  在探討電影內容的同時,總是會想到投射測驗的內容,大家關注的焦點,就是自己最在乎的事,像在講社會中的規律,對於老鼠的孩子和智者等等每個人其實會聯想到不同的對應ex:親情、如何轉換心情面對難以接受的事、物質生活的重要、信仰…等。
  今村昌平導演的《楢山節考》有著宏觀的視野和胸襟。不妄下判斷,不給予觀眾絕對的價值定見,只是靜靜地講述故事,充分讓各個角色呈現著自己的貪念、慾望、苦衷、愛與犧牲。於是在權利和義務之間,在小愛與大愛之間,沒有絕對的優劣對錯,沒有絕對的是非善惡。這是對世間萬物難得的「尊重」(敬重)。德國心理分析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是這麼解釋「尊重」的,他說:「尊重並不是懼怕和畏懼,它指一種能力:他人是什麼樣子,我就照他的樣子來認識他,認知他獨特的個人性。尊重的意義是我關懷另一個人,讓他依照他自己的本然去生長,去發展。因此,尊重意涵著我對他人沒有侵占剝奪的欲望。」以人權的觀點來看,不也正是如此嗎!社會的進步取決於強勢者對待弱勢者的方式,取決於多數人看待少數人的態度。就像《楢山節考》裡長子和母親對彼此決定的尊重,就像整個村落對於生存條件(延續種族命脈)的尊重。縱然有爭議,有許多灰色的模糊地帶,但這些問題都將因立場的不同而無法擁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只能嘗試站在理解的前提下相互尊重。這正是我看完《楢山節考》後所引發的思考。

◎讀書會研讀建議
可分享讀書會進行過程所遇到的困難、改進方向及其他建議)
1.延誤14:00~15:00,討論時間太短沒有討論很清楚。
2.團體間溝通還需要加強,有人總是不說話代表相信程度仍然不足。
3.繼猥褻的療欲的碰壁後,決定試試以電影的方式引領大家學習,結果其效果比閱讀文章更為良好。

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今天

也是讀書會正式的第一次見面~~



原本以為會是個不錯的開端‧‧‧



最敏感的一句話:『你最想談什麼?』

讓所有人都服首稱臣

每個人講出內心中最在乎的事情

也將會是我們的每週導讀目標!!



只不過

差點又要洪水氾濫了@@

幸好不用動用到衛生紙

維持了還算開心的第一次聚會!



老師給了我們一項作業

"猶山節考"

希望下一次可以討論~~

大家都摩拳擦掌

準備接收老師的第一招>"<







                      by 麥








夥伴們:

讀書會終於成立了

讓我們厚植潛力,迎接美好的未來 ~~

一同加油吧 !!





              
                      by 小菲
--------------------------------------------------------------------

讀書會名稱
ONE PIECE -追尋自我的蔚藍海洋

成立宗旨:

1.透過書籍與電影的賞析深入探討自我
2.建立與拓展視野以達自我覺察
3.訓練敏銳的觀察藉以訓練同理心
4.建構和諧、尊重、平等的互動模式。
5.自我瞭解、自我悅納。6.助人專業與性別平等實踐 

研讀書單:

猥褻的療欲-性助人工作者的實踐筆記/呂昶賢/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藉由作者的個人自白,了解恐懼如何被結構起來,面貌如何展現出來與照映自我

電影賞析:楢山節考/今村昌平執導
透過民族誌的方式,拍攝日本古代社會底層的生活模式來了解文化脈絡與人類心理發展偕同行為之間的關係

預計研讀進度:


(一)3/4 愛滋‧起出的猥褻 做為男同志主體,在成長歷史中如何與愛滋發生關係
(二)3/11 焦慮及其不公義 猥褻有其社會結構性,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主體身上發作
(三)3/18 性的安全與危險 守貞禁慾的性衛教,加強了猥褻主體的罪惡恐懼感
(四)3/25 沾染不潔 主動有意識的去玩弄得到愛滋的不確定性
(五)4/1 同志主體的延展
(六)4/8 那一夜
(七)4/15 進入水深之處
(八)4/22 壓制、凝視、強迫羞愧
(九)4/29 戲虐待
(十)5/6 苦悶、窺看與觸碰
(十一)5/13 眾聲喧嘩性騷擾
(十二)5/20 轉化
(十三)5/27 對待猥褻
(十四)6/3 招喚、附體、容納猥褻
(十五)6/10 困知勉行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3/4 班會

今天

開班會



還沒有跟老師正式的聚一聚

下星期希望不會有變數

第一次的聚會

很期待!!




                         by  麥

;;